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的重点工作,“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已写入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自2020年6月以来,应急管理部组织持续推进危险化学品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工作,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此前,69家试点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基本建立了涵盖全员、责任清晰、分工明确的隐患排查工作机制,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自今日起选取其中的典型经验,向全行业分享试点建设经验,以供参考。
在日前召开的危险化学品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工作汇报视频会上传出消息,此前的试点建设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基本建立了涵盖全员、责任清晰、分工明确的隐患排查工作机制,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其中,应急管理部化学品登记中心承担了18家试点的建设工作。该中心有关负责人指出,目前18家试点企业已全部达到“五有”(有工作推进机制、有风险分级管控机制、有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有线上线下融合平台、有激励约束机制)建设要求,基本达到了试点的目标和预期效果。
据介绍,应急管理部化学品登记中心承担危险化学品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工作后,迅速抽调3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成立工作专班。通过调研山东、河南等6省份60余家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现状,选取18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开展了试点工作。工作专班与试点省应急管理厅、试点企业通力合作,完成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思路研究、信息平台研发、指导文件制定、机制运行情况验收评估等重点工作。目前18家试点企业已全部达到“五有”建设要求,结合各企业每周运行效果,14家评估效果为优良、4家评估效果为中,基本达到了试点的目标和预期效果。
实施“一把手”工程 突出管控重大风险
作为试点企业之一,惠州伊斯科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试点工作,亲自向企业员工培训讲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思路,组织开展模拟竞赛,参与风险分析并审定签发风险分析清单,并带头每月对每个生产单元开展一次深度检查。
应急管理部化学品登记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上述18家试点企业均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人组织建立了科学完善、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的工作推进机制,修订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按照试点工作思路亲自抓、亲自用、亲自讲、亲自督,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真正作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
据了解,工作专班指导各试点企业在原有风险分析的基础上,以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为重点分析对象,突出防控泄漏火灾爆炸或泄漏中毒等最严重事故后果的风险,从工程技术、维护保养、人员操作、应急措施等方面制定管控措施,形成涵盖全员、责任清晰、周期明确的隐患排查工作机制。目前,18家试点企业共完成134套生产装置/储存设施的风险分析,划分了581个分析单元,制定了13467项管控措施,突出管控重大风险,实现了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的有机融合。
多元信息化平台 打通动态管控流程
为解决不同系统间数据格式不统一、要求不一致的问题,在综合考虑各类企业特点基础上,今年2月9日发布了《危险化学品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数据交换规范》,规定了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平台企业端应具备的功能,以及企业上传到政府的数据要求。对于已有信息化系统或使用集团公司、第三方公司系统的企业,可以按照规范要求,对现有系统进行改造,实现相关数据自动上传到政府端;对于尚未建设信息化系统的企业,企业可以按照要求,选择自主开发,或直接部署登记中心开发的双重预防信息平台企业端,实现相关数据上传至政府端。
据介绍,在18家试点企业中,中石化青岛炼化、山东石油青岛分公司、河南宝马化肥、河南多氟多化工、四川泸天化5家已有自建信息化系统或使用集团公司系统、第三方公司系统的企业,采用的信息系统部署方式是对现有系统进行改造,实现数据自动上传到政府端;山东京博石化、河南龙宇煤化工等企业确定采用“改造部分自有系统+部署双重预防信息平台企业端”的建设方式;山东新华制药、中石油燃料油、湖北江瀚新材料、四川海丰和锐、广东伊斯科等11家企业,采用的是直接部署双重预防信息平台企业端。多元化、多路径、具有广泛包容性的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实施策略,确保了双重预防信息系统取各家所长,不搞一刀切,不全盘否定企业现有的风险管控机制,与原有工作实现有效衔接。
为确保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切实有效落地执行,应急管理部化学品登记中心开发了功能简单、操作方便的双重预防信息平台企业端和政府端。
企业端具备动态监控风险管控措施落实、隐患排查任务推送、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跟踪监督、机制运行效果评估、异常状态自动预警及考核奖惩等功能。11家直接部署企业端的企业共配置防爆手机323部,现场悬挂隐患排查二维码297个。目前,18家试点企业共报送各类隐患12753项,整改率达99%。
“通过企业端的运用,落实了企业主体责任,提升了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解决了线下全员参与难、员工脱岗、漏检等日常安全管理中的痛点问题,真实反映了企业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方面‘动的好不好’‘闭环没闭环’。”应急管理部化学品登记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
政府端能够实时接收企业端上报的运行数据,并根据风险分析完成率、隐患排查任务完成率、隐患整改率,综合衡量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效果,将运行效果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运行效果好的企业,在政府日常检查中尽量减少检查频次,运行效果不好的企业,政府加强监管和执法。
该位负责人指出,政府端构建了实时状态监测预警机制,若企业重大隐患未及时整改、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效果降至中或差,预警信息会及时推送到政府相关层级的负责人,提醒各级负责人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倒逼企业落实责任,解决企业“动不动”“是否按程序动”的问题。
形成可推广模式 推进安全治理现代化
在总结凝练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应急管理部化学品登记中心还组织编制了《危险化学品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指南》,作为全国危化品企业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同时,各试点企业还结合试点工作,细化完善双重预防考核标准,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运行情况纳入员工安全绩效考核,与工资薪酬(奖金)挂钩,严格考核兑现,做到了真奖真罚、真建真用,充分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主要负责人亲自抓、部门负责人愿意用、基层员工主动用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氛围,确保双重预防机制长效运行。
应急管理部化学品登记中心有关负责人指出,下一步,一是要修改完善《危险化学品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指南(试行)》,按程序报批后及时颁布实施,便于指导全国危化品企业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二是要在现有试点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按照“一企一策”,持续指导试点企业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建用结合、持续改进,推动试点企业实现全员参与,不断提升双重预防机制运行质量。三是指导试点企业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凝练试点阶段性成果,形成一套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模式,选择危险性比较大、危险源比较多的省份,进一步扩大示范,形成推广实施方案。四是结合《“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试点建设方案》,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开展设备状态诊断、人员定位、违章行为智能监控、作业电子审批等各应用场景的研究,实现各场景的有效融合,为实现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数字化、智能化,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