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Information category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绍兴规划打造千亿级绿色化工材料产业群

2015/9/6 9:53:13 次浏览

   化工707新闻网讯:

  这是基于绍兴化工产业30多年发展作出的顶层设计:8月底,《绍兴市绿色化工材料发展规划及行动计划(2015-2020)》(以下简称《规划》)初稿敲定,意在打造千亿级绿色化工材料产业群。

  作为绍兴一大传统产业的化工产业,近年来遭遇前所未有考验,原料成本高、产品附加值低、节能减排和安全环保压力日益增加,化工企业面临诸多发展瓶颈。突破口在哪里?“《规划》引领传统产业走出非传统路线,借助要素杠杆,为先进产能和新兴产业辟出发展空间,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助力产业实现由大变强。”绍兴绿色化工材料产业群指导专家团队负责人表示。

  目前,绿色化工材料产业提升发展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已从全市染料、医药、合成材料染料、专用化学产品、日用化工、农药等七个行业中选定12家示范企业作为重点提升对象,初步确定浙江省化工研究院等七家企业研究院和研发机构,作为产业共享研发平台;排定24个储备项目,总投资近150亿元。新一轮产业升级行动拉开帷幕!

  构筑绿色产业链

  8月30日,上虞区闰土生态工业园,两座78米高的精馏塔安装到位。至此,投资5亿元的氯化苯项目建设接近尾声。“计划今年10月底试生产。”浙江闰土新材料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何晓兵告诉记者,所提取的氯化苯将直接用于染料生产。这是“闰土”实施循环经济产业链延伸工程的又一个大动作。最近三年,仅围绕染料生成的母液水(废水)处理与回收利用,“闰土”已投入10亿元以上。

  面对“绿色”答卷,一直以来,全球两大染料巨头“龙盛”与“闰土”争相比拼。刚刚结束的2015绿色催化技术产学研论坛上,来自全国的9位中科院院士和80多家化工及医药、印染行业的龙头企业代表共商绿色化工课题。龙盛集团构建的以染料和中间体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以新技术、新产品打造绿色化工产业,从源头上解决化工生产的污染问题,赢得与会代表的一致肯定。

  “摆脱资源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唯一出路是发展循环经济。”绍兴市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绍兴文理学院教授胡保卫如此认为。

  “把原料吃干、榨尽,不断提升回收率。”近年来,新和成加速构建以碳原子研究为核心的绿色化工系统,实现持续做强目标。以废水为例,运用先进的膜分离、萃取及反渗透技术,将废水中的甲醇、乙醇等重新拿回来,废水量减少70%以上。而从废料中提取的虾青素,攻破国际难题,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经过层层安检,记者走进浙江美诺华药物化学有限公司新启用的5号车间,让人眼睛一亮的是,绿色地面一尘不染,各种反应釜安静工作。“按照国际标准打造,美诺华所有生产车间将以此为样本逐步升级。”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吴源告诉记者,新车间已作为生物酶催化技术小试投入使用。较之传统化学试剂合成法,生物酶催化技术在提高原子利用率的同时,大大减少“三废”生成。引进印度药物化学博士,组建国际研发团队,2013年以来,浙江美诺华药物化学有限公司重磅打造美诺华药业研究院。以研发推动制造升级,“美诺华”迎来新的成长机遇。

  创造“绿色利润”

  “这一排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际同行垄断。”在浙江皇马化工集团的心脏——新产品留样室,质量管理中心负责人取出一瓶透明液体告诉记者,它专供世界顶级化妆品公司,

  附加值是同类产品的几倍。过去一年,公司开发新产品105只,当年新产品投产率32.4%。今年,公司投资5.3亿元新建的特种表面活性剂相关产品项目实现全面投产,公司销售额将达到25亿元以上,预计同比增长30%以上。

  在产品研发上下功夫,创造具有环保优势的新技术,是“皇马化工”叫板国际垄断的资本。而依托几十年化工产业知识产权的积累,利用化工产品破解环保难题,一批企业更是在拓链中创造“绿色利润”。

  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正在收获如是惊喜。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PPS(聚合高分子材料)2013年底投产,去年实现量产,眼下,每月产出300吨仍供不应求,订单排到了年底。“它的优势在于,耐高温、耐腐蚀,重点应用于除尘装备,解决PM2.5。”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贵阳介绍,此前此类产品一直为美、日垄断。目前,“新和成”已投资启动数十亿元的新材料项目,抢占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环保市场。

  纵观国内化工产业产品,大多集中在中低端领域,高端产品依赖进口。跳出同质化竞争泥淖,唯有创新。“绿色化工是现代产业中最具活力的生产领域,其突出优势是附加值高、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是国家绿色发展的重点板块。加快绿色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四两拨千斤。”绍兴绿色化工材料产业群指导专家坦言,也正因为如此,要从顶层设计着手,加快实现重点领域技术与市场的突破。

  高强度投入研发,迅速切入高端细分市场,浙江雅迪纤维有限公司从容绕过了氨纶结构性产能危机。近三年来,占总产能10%的新产品为“雅迪”贡献了50%以上的利润。今年,为支持“雅迪”走出去,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向其发放了无需担保的上亿元信用贷款。

  记者从安监部门获悉,未来三年,我市将在充分利用好现有产业政策的基础上,加大企业培育力度,促进科技创新、加快人才引进及推进落后整治,实现产业群整体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