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707新闻网讯:
傍晚,漫步在克拉玛依世纪公园,看着眼前五颜六色的灯光,听着节奏欢快的音乐,身边走过一个又一个面带笑容的市民,他们洋溢着幸福的脸庞告诉我,生活在这座城市是一种享受。
谁也无法想象,60年前的这里曾经是一片戈壁荒滩,荒无人烟,狂风肆虐,没有任何建筑物,甚至连鸟儿也不飞。
60年后的今天,这里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拥有着四通八达的道路,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新疆重点建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称号,被确立为全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新疆重点新型工业化城市和循环经济试点城市。这一切都因为一个词:石油。克拉玛依,依油而生,因油而兴。
石油长子 一路成长
如果你向克拉玛依人打听必去的旅游景点,一定会听到一个地名:克1井。
克1井原名黑油山1号井,位于克拉玛依市黑油山东南5公里处。今年,克拉玛依市在克1井景区又修建了无数“大油泡”,以纪念克拉玛依油田出油60周年。这一切的时间起点都定格在了1955年10月29日。
新中国成立以后,西方学术界一致认定中国是一个贫油国,而克拉玛依是否有大型油田一直是中苏专家争论的焦点。
1955年6月,当时的独山子矿务局派出了由8个民族、36人组成的1219青年钻井队,目标就是克1井。
克1井钻探过程经历了重重困难:没有饮用水、没有营地、设备简陋、风沙大……但这都没能阻挡1219青年钻井队为祖国找石油的热情,没有饮用水,就从几十公里外拉水;没有营地,就挖地窝子;设备简陋,他们不惜肩扛手拉;风沙再大,他们咬着牙也要坚守在岗位上。
1955年10月29日,克1井终于出油了,由此掀开了新疆油田神秘的面纱。
1955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刊出了黑油山1号井出油的消息,奠定了克拉玛依共和国石油长子的地位。截至2013年6月,克1井累计生产原油1.7939万吨,生产天然气302万立方米,累计生产6410天。因为克1井的出油,在1956年国庆大典中“,1956年发现的大油田克拉玛依”巨大模型在游行中通过了天安门广场。一甲子的时间飞逝而过,克拉玛依在这60年中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截至目前克拉玛依油田相继发现31个油气田,累计生产原油3亿吨,已具备2200万吨炼油加工能力和122万吨乙烯生产能力。不仅如此,克拉玛依还走出了一条极具科技含量的数字油田之路,2008年克拉玛依率先在全国建成“数字油田”,2011年建成西北地区首个无线城市,2014年又成为全国首个共建共享“三网融合”城市。
已建成的“数字油田”将38万平方公里的准噶尔盆地中每一口油井都装进了虚拟网络当中。只要你坐在装有相关系统的电脑前,轻点鼠标,就能了解所有油井作业情况,全油田的任何一口油井的任何情况,均可尽收眼底。
新兴产业 蓬勃发展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社会上开始有人断言,克拉玛依石油开采完的那一天这座城市也会不再有生机。
真的会如此吗?
2015年2月3日,时任克拉玛依市代理市长的张红彦在克拉玛依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2014年,克拉玛依市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18.1亿元,增长18.3%。
2014年,克拉玛依市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8.2亿元,同比增长25%。
2014年,克拉玛依市旅游接待305万人次,增长5%;旅游收入25.3亿元,增长8%。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克拉玛依市的金融产业、信息产业、旅游业都有了迅猛的发展,尤其是金融产业和信息产业,都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这不仅是数字上的变化,更多的是代表着克拉玛依这座城市将越来越有活力,越来越有生机。
如果你不信,请到克拉玛依走走看看:
国际汽车城一辆辆崭新的汽车从4S店中售出,从克拉玛依市出发沿着S201省道、G30高速公路、G3014高速公路开往东南西北,载着幸福的克拉玛依人从飞机场、火车站出发走向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各大商超人流如织,不少国际大品牌纷纷进驻克拉玛依,在这座城市里大品牌不仅可以得到超高的人气,还能赚到充足的利润和长足的发展空间;
黑油山、克1井等旅游景点外,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如织,甚至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也不再新鲜,他们在这里不仅读懂了新疆的发展和变化,更看到了这座石油城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希望;
克拉玛依市汉博广场,商铺林立,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业人士在这里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甚至连德国小伙丹尼尔也横跨了亚欧大陆,来到这座城市寻找自己的未来;
0990街舞工作室的赵小冀从一名街舞爱好者发展成为街舞教练,将这种时尚动感具有青春活力的运动方式带给了克拉玛依的青少年,传播着无限欢乐;
克拉玛依市农业综合开发区,一块块整齐的田地里种植着各种各样的农作物,一座座现代化大棚里瓜果飘香,各类果蔬从农田走上市民的餐桌,成为大家口中的佳肴;……
克拉玛依,这座现代化的石油城在打好石油石化这场主战役的同时,不断扩大新领域。虽然这些新领域的产值和石油石化产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它们正在以迅猛的速度发展着、壮大着,相信在未来,它们一定会有更宽广的空间和更大的作为,和石油石化产业一同撑起这座城市的天空。
铁人精神 代代相传
2015年9月3日,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
一个身穿红色工服、头戴维吾尔族小花帽的维吾尔族小伙早早就来到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观礼台,此时距离阅兵式开始还有两个多小时。
他是新疆油田公司重油开发公司采油作业五区采油六班班长肉孜麦麦提·巴克。肉孜麦麦提·巴克出生在和田县巴格其乡卡斯皮村,15岁时考上克拉玛依石油技校,技校毕业后成为一名采油工人。
“我能从和田的那个偏远小山村走出来,来到首都北京观看阅兵式,这是我无上的光荣,以后我一定要继承和发扬铁人精神,立足本职工作,为祖国多作贡献。”肉孜麦麦提·巴克这样描绘观看阅兵式时的心情。
如果说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个精神的话,那么克拉玛依的精神一定离不开铁人精神。
在铁人精神的感召下,肉孜麦麦提·巴克从一名普通的采油工人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技术能手。他所管理的班组先后获得中国石油“铁人先锋号”、中国企业班组文化建设“十优单位”等荣誉。
在克拉玛依,铁人精神鼓励了许多人成长,这里既有全国人大代表、西部钻探公司50585钻井队党支部书记吴平河,承钻克1井的1219青年钻井队队长陆铭宝,也有无数坚守在野外工作岗位上的普通石油工人,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着铁人精神,并将铁人精神传承给自己的孩子、孙子和更多新一代的石油工人。
铁人精神只属于石油工人吗?当然不是。
每一个生活在克拉玛依的人心中都有一个铁人,无论是公交车司机、环卫工人、教师、快递员,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诠释着对铁人精神的理解。
这就是克拉玛依,一座仅用60年就建成和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城市,一座根植于市民心中的具有活力和希望的城市。
每一位克拉玛依市民都深知,60年只是一个开始,今后的路还很长,克拉玛依将会迎来更多的辉煌和成就。
记者感受
有梦想才能成就未来
梦想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基石,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都有属于各自的梦想,克拉玛依也不例外。
曾经,这座以石油命名的城市雏形只是一个矿区,街道狭窄,楼房低矮,就连小区的名称都被冠上了“新村”两个字,因为那时一切都只有一个目的:矿区就应该为生产提供便利。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开始站在新的高度审视这座城市,提出了更宏伟的战略目标:打造世界石油城。
英国天文学家阿·安·普罗克特曾经说过:“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
克拉玛依也因此变得神圣。
追逐梦想要有合适的时机。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核心区域,具有极大的区位优势,克拉玛依打造世界石油城的梦想也会随着“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而进一步升华,吸引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每一个克拉玛依人也都充分认识到了追逐梦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让克拉玛依之梦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城市要有长足的发展,必须要有宏伟的目标。克拉玛依被誉为共和国石油长子,经过60年的勘探开发,克拉玛依油田相继发现31个油气田,累计生产原油3亿吨。这样出色的答卷证明了克拉玛依具有实现梦想的坚实基础。
让梦想付诸行动,一切才能变得神圣。百万吨大芳烃、百万吨乙烯等一大批提升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重大项目相继投产;石油、地方、兵团三方共同出资成立了红山油田有限公司,开创了共同出资合作勘探、开发、销售油气资源的历史……这些活生生的事实证明了克拉玛依一直没有停止追逐梦想的脚步,这座城市用行动书写着追逐梦想的过程。
铁人精神深入人心,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物质条件是前提,精神的力量也不容忽视。经过60年的继承和发扬,铁人精神已经为克拉玛依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可以帮助克拉玛依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克服重重困难,一路披荆斩棘,不断前行。
有了天时、地利、人和,还有了坚实的基础、卓有成效的实际行动和强大的精神动力,相信克拉玛依的追逐梦想之路将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