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油气煤资源价格大跌、化工品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振、企业利润下滑……石油和化工行业陷入了低谷。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当前行业发展并不景气,但新的景气周期有望再次到来。业内专家通过对油气、石化、煤化工和化工下游的全产业链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及对上下游需求、产能作出预测,对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石化产业如何迎接挑战、把握机遇提出了诸多建议。
石油天然气:需求增速下降绝对量高
对于业界普遍关注的原油相关问题,化工行业咨询公司IHS高级副总裁兼IHS化工全球负责人大卫·怀特表示,全球能源基本面依然悲观,疲软和下行压力将持续到2016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对石油需求也形成了一定的下跌风险,但需求量依然保持了年增长超过5%的增速。即使全球需求增长放缓,至2040年仍需要每天5000万桶的新增石油产量。需求的增长表明市场需要高成本的原油来源,原油价格将逐步恢复。
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所所长陈蕊分析,预计未来5年国内石油需求年均增速将达到2%~4%,相比过去大幅放缓,但绝对量仍较高,并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6.8亿吨。根据在建、拟建及规划的炼油项目,“十三五”将新增炼油产能1.2亿吨/年,2020年国内炼油总产能将增至8.5亿吨/年。预计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67.1%,2030年至70.6%。
从成品油市场来看,未来5年国内成品油需求将呈中低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国内汽、煤、柴油消费量预测值分别为3.28亿吨,3.52亿吨和3.75亿吨。汽油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未来汽油需求会保持一个相对较快的增长,年均增速在6%~7%;柴油方面,工业领域对柴油的消费下滑,未来中国的柴油需求会保持一个相对低速的增长,预计在1%~3%;煤油方面,得益于未来航空出行的增加,煤油增速预计保持跟汽油相当水平,年均增速预计在4%~8%。
IHS化工全球副总裁马克·埃拉莫表示,全球天然气市场由供不应求向供应宽松转变,但产量增速不及需求。陈蕊预测,在我国GDP增速6.5%的条件下,2015年、2020年和2030年我国天然气需求量分别为2000亿立方米、3000亿立方米和4500亿立方米,“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8.1%。根据目前国内陆上常规、非常规及海上项目开发情况,2020年前有望继续保持年均70多亿立方米的增长态势。
陈蕊建议,“十三五”期间,油气产业发展应该着重协调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市场开发程度与稳定性的关系。原油进口权逐步放开后,地炼进入国际原油市场,要避免出现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无序竞争的局面,加强原油非国营贸易的监管,避免非标油扰乱市场秩序,提高地方炼厂的税收、安保、油品标准等方面的管理。
二是政府审批权下放与行业稳定的关系。中央下放能源项目审批权,将刺激地方投资积极性,但若监管不到位,不实行总量控制,地方发展观念不转变,很有可能出现混乱和无序的市场状况,加剧地域性产能过剩的局面。
三是需求侧管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建议将成品油消费税改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调动地方政府征收积极性,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考虑到汽油更多作为消费品而柴油更多作为生产资料,应适当提高汽油消费税,而柴油暂时不提或少提,以利于降低社会中间成本。
四是海外走出去效益与风险的关系。当前国有石油公司开展海外并购、海外项目盈利等方面挑战较大,建议政府与重点合作国加强沟通,必要时予以适当的减免税,并对并购予以信贷支持。
五是低碳发展与天然气的关系。尽快推动天然气价格与油价挂钩,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形成气电联动机制,促进上下游合作。
石油化工:将逐步进入上升通道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石化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共存,且挑战大于机遇,这是本届大会上业界人士所形成的共识。他们普遍认为,未来5年,全球经济的恢复、景气周期的来临、较低油价的持续均将为中国的石化产业发展提供缓冲,石化行业需抓紧这宝贵的缓冲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依靠创新驱动开拓新的应用领域。
马克·埃拉莫分析认为,全球石化工业仍有发展空间,未来全球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乙烯需求将随之保持稳定增长。预计未来5年,全球乙烯需求年均增速4%左右。到2020年,其他基础石化产品(丙烯、丁二烯、苯、甲苯、PX)的合计产能约3.37亿吨/年。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戴宝华认为,2016年以后石化产业将逐步进入上升通道,2017~2018年可能将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的高峰。原因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尽管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但仍保持年均增速在3%以上,据IMF预计,2015世界经济增速为3.3%,2016年为3.8%;二是原油价格处于上升通道,2015年布伦特原油价格处于低点,未来3~4年价格将小幅回升,60~70美元/桶将成为新常态;三是石化装置开工率较高,预计2014~2020年间世界乙烯需求增速快于产能增速0.3个百分点,到2016年后全球乙烯开工率将持续保持在88%以上;四是石化产品毛利较高,2013年起,欧亚地区石化产品毛利开始回升,估计2017年到达新一周期高峰,北美得益于页岩气巨大成本优势,石化行业毛利在2009年短暂下跌后持续上涨,估计同样在2017年达到高点。
“‘十三五’期间,石化产业如何实现优化发展是关键,中国石化行业竞争将更激烈。”顾宗勤说。顾宗勤分析认为,未来国内“三烯三苯”需求增速放缓的趋势将延续。随着产能持续释放,部分产品产能结构性过剩凸显,竞争对手呈现多元化趋势,原料呈轻质化、多元化趋势,中国石化产品竞争力遭遇更大挑战。从去年国内乙烯企业情况来看,共有油基28厂35套装置,煤基5套装置,生产商格局更加多元化,两大公司占比逐渐降低。
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是石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IHS化工副总裁兼中国区化工负责人庞雄鹰表示,成本方面,乙烯是石化基础原料,随着2015年油价下跌,石脑油裂解路线制乙烯毛利改善,但与中东和北美相比,成本较高,竞争力仍然较弱。产品方面,石化产品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材料的合成和复合加工应用上,而材料的功能化趋势将成为推动整个行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技术跨越式进步夯实了材料功能化的基础。个性化、功能化及高端化是石化产品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汽车、高铁、光伏、建筑还有3D打印等等都需要高性能的材料。传统产业的发展空间也为优化存量带来了机遇,石化行业要抓住国家城镇化、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大战略对石化行业的拉动作用,应对好还有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下的新业态带来的生产经营和销售服务方式变革。
煤化工:坚持产业发展五原则
“十三五”期间,煤化工仍然是能源化工发展的重点领域。据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介绍,目前国内建成煤制油项目合计258万吨/年,主要拟建煤制油项目2440万吨/年,已建成或拟建煤制天然气项目872亿方/年,已建成煤制乙二醇项目90.1万吨/年。未来5年,国家将重点支持发展蒙东伊敏、蒙西大路、新疆准东、新疆伊犁、陕北榆横和宁东-上海庙等六大煤化工发展基地。
庞雄鹰表示,伴随着当前煤化工投资规模的逐渐减小和经济性的降低,非常规石化品面临着风险和挑战。预计到2020年以后,传统石化行业的投资水平将回归到高水平。现代煤化工行业发展虽呈现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产业示范取得重大成效、园区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几个特点,但同时也存在盲目发展、产品同质化、水资源制约、环保排放压力、低油价冲击等突出问题。
如何保障煤化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胡迁林指出,“十三五”期间,煤化工产业发展应当遵循五项原则:一是坚持量水而行,严格控制缺水地区项建设;二是坚持清洁高效转化能效、资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准入条件;三是坚持示范先行,重点推进示范项目建设,把握产业发展节奏;四是坚持科学合理布局,禁止在生态脆弱、环境敏感的地区建设煤化工项目;五是坚持技术装备自主化,推广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装备。
胡迁林进一步表示,在坚持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煤化工产业要科学合理布局,坚持“产业园区化、规模大型化、生产柔性化、产品差异化”的方式和特色,靠近原料、靠近市场、量环境承载能力而行。
在重点煤化工产业基地方面,蒙东区域重点开展大规模低阶煤提质、建设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示范项目;蒙西重点建设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在新疆准东、伊犁地区重点建设煤制烯烃、天然气等示范项目;陕北榆横、宁东-上海庙重点建设煤制烯烃、油品、乙二醇、芳烃等示范项目;在云贵等地建设煤制油项目。预计到2020年,现代煤化工规模为,煤制油1200万吨、煤制烯烃1600万吨、煤制乙二醇600万吨、煤制天然气200亿立方米、煤制芳烃100万吨。
技术方面,向装置大型化、操作简单化、运行高效化和长周期方向发展,提高龙头气化技术,延伸煤(甲醇)制烯烃、煤直接液化、煤焦油深加工产业链、拓宽产品幅技术。按照循环经济理念,采取煤化电热一体化、多联产方式,大力推动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焦化、盐湖资源开发、化纤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综合能效。
环保方面,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要求,加强清洁生产和污染控制。
精细化工:有前景仍需应对挑战
精细化学品是化学工业中收入占比最大也是同比收入增长最快的行业。2014年,精细化学品行业占化学工业利润总额的44%,同时利润总额增速达10%以上。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未来中国专用化学品也将保持年均8.4%的快速增长。
中国化工信息业务咨询业务首席执行官黄音国告诉记者,化工产业下游的精细化学品行业呈现出“一低四高”的特点,即直接生产成本低,利润高、市场开发费高、技术服务费高、研究成本高。
目前,在精细化学品行业,民营企业是主力军,占企业总数的79%。其中,化肥农药行业落后产能较多,仍有大量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准备进入该领域,“十三五”期间,主要完成产业结构优化的任务;涂料方面,以外资和民营企业为主,目前行业整体运行情况良好;油墨方面,也是以外资和民企为主,但行业集中度较高,“十三五”时期,应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颜料方面,钛白粉产业集中度较高,企业进入壁垒高,炭黑则主要集中在外资和民企中,处于产能过剩状态;染料方面,产业集中度相对较高,企业主要集中于浙江地区,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65%。化学试剂和助剂行业企业分散度高,产品主要是中低档,国外公司正开始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开发力度;专用化学品方面,产品种类和企业数量较多,未来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依靠市场需求推动。
对于专用化学品,IHS化工业务副总监关茂实表示,以巴斯夫、陶氏、阿克苏诺贝尔、杜邦等为首的25个领先专用品化学企业发展趋势来看,全球大型化工企业均有退出大宗商品领域、收购专业化学品业务的趋势。2014年全球化学品市场达到了38500亿美元,其中大宗化学品占据了83%的比例,精细化学品占了3%,专业化学品占了14%。在过去的3年中,专业化学品一直保持稳定发展,增长速率一般在5%左右。2014年专业化学品的总产值达到了5450亿美元,在这些份额中,北美占据了25%,中国23%,西欧和日本也有较大份额。中国地区在2013年正式超越了西欧地区,成了专业化学品市场全球第二大消费体。伴随着消费驱动型经济和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大,一些新兴市场将为专业化学品市场注入更多的动力。
尽管前景较好,但是黄音国认为,“十三五”期间,中国精细化工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企业普遍有中长期战略规划不清晰,未来发展目标不明确的不足;原料品种多,缺乏科学的供应商管理和原料质量控制系统,缺乏对原料价格的远景判断能力,经常受制于原料价格的大幅波动;缺乏稳定的物流通道,使物流压力较大;生产计划性有待提高,多数企业严重依赖订单排产,缺乏前瞻性和预测性,生产计划的制定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多;自主研发力度不足,新产品开发速度慢,多以模仿和仿制国外产品为主;分销管理过于分散,分销商层级多,数量大底层市场信息反馈速度慢,所得市场信息缺乏整理和分析;人员稳定性和人力成本上升,流动性偏大,不利于技术研发的持续性。
化工新材料:重点攻克关键技术
“十三五”时期,化工新材料将是行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李寿生指出,“十三五”期间,应围绕制约安全环保的关键共性技术开展攻关,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和绿色环保新材料,推广应用一批低毒低害或无毒无害材料。很多化工新材料产业化十分不成熟,对外企技术和进口产品依赖度较高,“十三五”期间须得攻克关键技术,推动新材料产业化发展。
据了解,“十三五”化工新材料重点发展的产品包括工程塑料(聚碳酸酯、聚甲醛、聚苯醚、聚砜、尼龙工程塑料等)、高性能纤维(芳纶、碳纤维、PTT纤维、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聚苯硫醚纤维等)、硅氟材料、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BS、CO2可降解塑料)、功能性膜材料(含氟离子交换膜、太阳能电池背板膜、高性能纳滤膜)、以及高性能聚氨酯材料、液晶聚合物、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等。
发展化工新材料,关键靠核心技术,这一点也是业内人士的共识。中国鑫达集团首席运营官马庆维告诉记者,以应用于汽车的化工新材料为例,伴随着汽车轻量化的趋势,各类化工新材料也在进行相应的改性和提高,其中关键就在于技术突破。目前公司正在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将时下热门的3D打印化工新材料作为主打产品,已在材料科研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就是希望能率先突破3D打印材料关键核心技术,尽早在市场中立稳脚跟,推动3D技术和材料的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