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Information category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化工围城】中国最大焦化污染土地向何处去?

2015/10/12 9:17:23 次浏览


  化工707新闻网讯:

  编者按:距离天津港“8·12”爆炸事故刚刚过去两个月,爆炸对于其周边小区造成破坏,虽然受损房屋已维修近半,但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恐难平复。

  我们的居所距离危险源有多远?带着疑问,记者日前走访中国多个城市,发现危化品、化工厂等距离我们真的很近,有的距离商业繁华街道甚至不足60米。今天起我们推出一组记者在这些城市的采访报道,如何在经济发展、城市扩张和人居安全之间划出安全“缓冲区”,需要城市建设者仔细斟酌。

  双向两车道的柏油马路两侧尘土飞扬,一侧是偌大的公交车站,另一侧则被老旧的砖墙围着,墙上蒙满尘土,镶着的窗格玻璃支离破碎,砖墙上写着红色的标语:“化工生产区域周围200米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沿围墙继续往南走,可以看到一个大土堆,土堆旁有一个废弃的大门,大门后废弃的烟囱、管道以及斑驳的焦炉在灰色的天幕下静静地矗立着。

  这不是一部旧电影的开场。这里是曾服役近半个世纪的北京焦化厂旧址。9月21日下午,《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北京东南五环化工桥附近看到了上述情景。

  2006年焦化厂停产后,这里成了国内最大的焦化类污染场地,苯系物和多环芳烃等有害物不同程度地分布在表层土至地下18米深。而距此800余米外,则是2013年夏集中入住的大型居住小区双合家园,约3公里外还有富力又一城、恒大领寓等小区。对于焦化厂搬迁之后的土壤问题,北京市一直十分重视,多次组织环保专家进行测评,最终制定了修复方案。2013年以来,污染土壤修复治理工程正式开始施工,但这个过程中,曾经遭遇过周边居民对异味的投诉和质疑。

 

  目前,焦化厂土壤修复一期工程已经基本结束,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正在建设中的保障房已拔地而起,周边居民告诉记者去年受到异味干扰的只是少数人,且随着治理结束,异味早已不复出现。据参与一期修复工程的相关人士透露,焦化厂原址剩下的70万立方米土壤修复工程(二期)将于年内动工。一方面是积极修复,一方面一期修复过程的异味问题、异地处理的土壤如何找到合适的地方消纳,这些问题会否将继续困扰这个积极推进的规模巨大、较为复杂的土壤治污项目?焦化厂治污曾经遇到的这些难题,又将怎样转化为今后治理土壤污染的经验?

  治污反扰民?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走进厂区看到,偌大的焦化厂被蓝色的铁挡板围了起来,铁板之间用铁链连接锁死。透过挡板之间的缝隙往里看,烟囱远远矗立,空旷的地面全是黄土,早前施工的大棚已被拆除,除了一个三轮小拖车开过之外,看不到任何人和车,不经意间能闻到淡淡的异味。门口的保安对本报记者说:“整个焦化厂都有味儿,原来是(生产)化工原料,所以土壤污染了,这几年都这样,都是这个味儿。”

  2013年5月,北京焦化厂污染土壤治理一期工程正式启动,到今年夏天,一期153万立方米污染土壤修复基本完成。然而在这两年多时间里,附近居民投诉不绝于耳,去年5月~8月间,投诉曾达到高峰。投诉主要来自于双合家园小区。记者日前在某论坛看到,去年7月,一位自称该小区居民的网友killer36发帖称,双合家园居民长期以来一直遭受小区及周边的空气污染和毒害,自2013年5月小区有居民入住以来,无论白天、黑夜、清晨、黄昏,小区随时都会被一股浓烈、刺鼻的异味覆盖。

  双合家园是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小区,总户数7000余户,分为“两限房”(含回迁房)和廉租房项目,居民多从2013年7月开始入住。记者查阅地图发现,双合家园距离焦化厂不足1公里,而与之一桥之隔的还有富力又一城,即富力地产在2005年至2011年间分期开发的楼盘,总户数超过5000户。去年亦有富力又一城居民对媒体称,他们也受到了焦化厂空气污染的影响。

  “焦化厂表层土壤污染主要是有机物污染,来自厂区生产焦油等留下的多环芳烃;中间层则主要是苯系物和多环芳烃的混合物,底部10米至18米主要是相对较重的苯系物。”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告诉本报记者,焦化厂土壤污染主要污染源有两种,即苯系物和多环芳烃,前者对人可能会存在伤害。

  毒从何来

  一直以来,在中国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和规范制定方面,北京、上海、重庆等城市走在前列,而北京之所以领先,与此前修建地铁时遭遇过土壤化学污染事件有关。因此早在十年前,北京就要求对污染场地进行土壤调查和修复工作。

  然而,对于污染治理以及危化品隐患防治一直走在前列的北京而言,焦化厂的土壤污染却成了一个难点。一个原因是,从土壤污染严重程度、范围和污染物种类繁杂程度来看,焦化厂土壤污染在国内较少见,堪称首例。彭应登告诉记者,在2013年修复工程开始前,北京就组织环保部门进行了前期的调查、检测、评估和方案制定四个步骤,一期工程中,两家单位建起五个大棚同时工作,采用的是原位修复加异位修复两种方式,即一部分在厂区内的原位,将土壤中的苯系物和多环芳烃通过热解吸从土壤中挥发出来,然后通过活性炭吸附,另一部分则通过处理后运到相对偏远的台湖等地。

  治理积极,组织相对周密,为何此前还会有异味扰民?彭应登分析,理论上说原位修复最环保,没有运输中的二次污染,但原位修复对技术要求较高,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泄漏、废气收集装置不到位的情况。居民的质疑恰恰指向了这里。一些居民认为,在修复施工过程中,两家施工单位存在瑕疵,在把土壤挥发物热解出来之后用活性炭吸附的过程中,活性炭更换不及时,吸附不彻底不到位,导致有害气体泄漏,遇到刮风天气,位于其附近的居民就会受到异味困扰。

  然而施工方却否认这种说法。今年4月,有北京本地媒体引述土壤处理项目总工程师刘燕臣的表述称,活性炭达到饱和时会自动报警,尾气超标时在线监测系统也会自动报警,施工时所用的活性炭足够满足需求,并进行了及时更换。

  是否活性炭更换不及时导致空气污染,暂时尚无定论,但随着一期工程结束,焦化厂周边居民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记者日前在富力又一城走访时,有居民告诉记者,该小区此前更加关心露天焚烧垃圾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相对双合家园而言,富力又一城距离焦化厂较远,因此对土壤污染没有那么关心。而多名双合家园小区居民向记者表示,知晓焦化厂土壤污染一事,也知道曾有居民对土壤修复时的异味进行过投诉,但近期不再闻到异味,对生活没有影响。一位孩子在教育系统供职的居民对记者说:“以前只觉得这里烟气很大,但时间长了也闻不出来有味道。污染的土挖走了,(居民)也可能是心理作用,老觉得有污染。”另一位抱着孩子的河南籍居民则说:“去年有一天刮风时曾经闻到有(异味),现在没闻到了,看,那里房子都盖起来了。”

  他指的方向,是焦化厂原址西南侧,与双合家园一墙之隔:塔吊正在作业,几幢居民楼已拔地而起。根据规划,这里是天坛周边简易楼腾退居民的安置房。

  彭应登告诉记者,焦化厂土壤修复一期工程完成后,环保部门曾参照发达国家标准进行过检测,从基准值看基本达标。未来二期工程需修复70万立方米土壤,按一期五个大棚的处理规模计算,若从今年底正式开始,将可在一年左右时间完成。他说,修复进度要为保障房服务,所以进度要加快。

  二期工程施工在即,除了异味问题,这场战役还面临其他挑战。根据规划,一部分老焦化厂的设施设备保留,建立北京焦化厂遗址公园,未来如何在不影响遗址公园保护的前提下治理污染,是一个难点。不仅如此,彭应登指出,目前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没有分类,主要针对农业用途的土地,没有专门针对住宅、仓储用地的标准,标准缺失或将影响焦化厂土壤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