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707新闻网讯:
“最近怎么样?”“库存高吗?”“开工率如何?”这是记者日前在参加由山东省化工研究院、山东省化工信息中心等联合主办的2015(第四届)化工产学研高峰论坛上,频频听到的话语。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的‘新常态’,受国内消费增长有限、投资方向不确定、工业品价格下行、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足等影响,基础原材料行业、大宗同质化产品的市场压力巨大。”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中国化工情报信息协会副秘书长祝昉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产能依旧过剩
“套用一句话来说,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一家甲醇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张华告诉导报记者。
在张华看来,现在的市场几乎到了底部,没有什么利润可言,有时候为了生存,为了市场份额,亏损也得生产。不过如果挺过这个阶段,发展的希望也很大。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近日发布的前3季度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行业经济运行总体稳中偏弱。全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主营收入下降5.7%,利润总额降幅23.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2%,出口总额降幅6.5%。上游利润大幅下降。前9个月,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利润总额4541.9亿元,同比下降23.7%,占同期全国规模工业利润总额的10.6%。石油和化工行业价格总水平呈现低位波动走势,总体降幅较大。
在祝昉看来,价格降幅扩大、价格水平持续走低,将会对行业未来收入产生直接影响。与此同时,投资持续低迷:8月,石油和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继续回落,累计增速只有0.8%,继续刷新最低增长纪录。
产能过剩是当前行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目前一些过剩企业处于“被开工”的境地,“特别是一些新投产的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开工亏损,不开工更亏损,处境艰难,前途莫测。”张华说。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调查统计,炼油行业装置平均开工率仅约70%,为近年来新低;电石开工率约65%;聚氯乙烯开工率不足70%;甲醇开工率在60%以下,一些企业担心市场份额下降,抱有“宁失利润,不失市场”的想法,保持一定的开工率。
重在质量提升
“客观上看,全球经济复苏曲折迟缓,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总需求放缓。但也应看到,全球经济和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之中,特别是国内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仍处在较快发展阶段,增长和需求潜力十分巨大,关键是我们的生产能否满足市场消费升级、产品高端化和差异化发展的需求。”祝昉表示。
“现在的情况就是市场需求进入增长平缓期,行业生产进入了供应宽松期,化工产品进入了激烈竞争期,因此企业的发展应该进入转型创新时期。”祝昉说道。在他看来,随着中东地区、美国新能源(17.09, 0.01, 0.06%)及国内煤化工等对市场带来的冲击,将进一步影响石化产业的效益,国家继续加强对过剩行业的倒逼机制,今明两年石化产业发展形势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行业经济运行压力较大。
如何在比较严峻的情况下转型升级,成为不少企业关注的核心。
在祝昉看来,市场需求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纯碱、烧碱等大宗化工产品市场容量变得稳定,扩张难度加大,而专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等量小质高的产品正成为市场需求增长的主力。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将引领市场需求的主要方向。
“产能过剩矛盾激化也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机遇。”祝昉认为,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应坚持市场化原则,以结构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为突破口,大力推动行业内兼并重组,建立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
其背景是,化解过剩产能、优化存量将是“十三五”的重点任务。
可以预计,“十三五”规划将引领石化行业的发展模式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行业规模增长速度可能继续减缓,提升产业质量和竞争力将成为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