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Information category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老牌炼化企业的负重前行路

2016/7/11 10:13:22 次浏览

  中国最早的一批炼化企业正面临经济增速过缓带来的挑战,不仅背负沉重的历史包袱,还有产品结构带来的挑战等问题,它们中的一些通过精细管理和转型发展,以求突围。    

  辽宁省重化工产业密集,石化产业是其中的重头,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历时一周,实地走访位于辽宁省的三家中国石油旗下的炼化企业——抚顺石化、锦州石化、锦西石化。    

  三家炼化公司均诞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期,至今已有近八十年历史,这些企业曾是新中国石油工业历史上可圈可点的存在,新中国第一滴煤制油、第一块顺丁橡胶诞生于锦州石化,中国炼油工业“五朵金花”中的三朵——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都首先出现在抚顺石化;锦西石化有国内第一个浮阀生产线、第一套异丙醇尿素脱蜡装置等。   

  它们也曾是炼化行业中某一方面的龙头,锦州石化是我国添加剂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产品的国内市场份额曾高达46%,占据润滑油添加剂市场的“半壁江山”;抚顺石化公司是我国炼油工业的“摇篮”,是集“油化纤塑洗蜡剂”为一体的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也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石蜡、烷基苯生产基地;锦西石化全国第一个加工国产大庆原油的装置。

  与后来新建的一些炼厂相比,这些老一辈炼厂,大多数面临人员繁冗、设备陈旧、产品结构调整空间相对较小等痼疾。之前中国经高速增长,这些问题被掩盖住,但随着经济增速变慢后,问题便暴露出来,体现在生产经营上,各项经济指标均不尽如人意;体现在财政上,是各项业务收入增幅的减少,甚至不增反降。 

  虽然老牌的炼化企业大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一些较早进行产业升级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相对改善较早,比如锦州石化,较早地调整产品结构,是国内第一家生产加氢京Ⅴ汽油的炼化企业、拥有亚洲最大的异丙醇装置,也是我国重要的添加剂生产基地,现在已彻底消灭90#汽油,增产97#汽油、-35#柴油等高附加值产品 ,高标号汽油比例达到100%,成为国内首家同时具备三种航煤加工路线,满足不同工况标准需求的炼化企业。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辽宁省走访中发现,这些老牌的石化企业最近一两年在提质增效上均取得不错的进展,其中抚顺石化和锦西石化加快产品结构升级的进程,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在企业管理上通过精细化的管理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企业的盈利能力好转,抚顺石化提前完成扭亏目标,锦西石化的盈利能力增强。

  无论是抚顺石化、锦州石化,还是锦西石化,它们都是地方的纳税大户,也是地方的就业大户,三家企业均位居辽宁省纳税企业前列,当企业的生产经营出现困难时,地方经济受到直接冲击,企业的生产经营好转后,直接利好地方经济。地方政府对石化企业的发展大多持支持态度,地方政府为企业出台一些支持政策,以锦州石化为例,炼厂在大检修时,地方政府的官员在现场帮助解决问题。而企业除了帮助地方延伸相关产业链外,也会在其他方面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用企业的话说就是“履行社会责任”。

  最近几年,国家加快了成品油升级速度,要求炼化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生产更高标准的汽柴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无论是抚顺石化、锦西石化,还是锦州石化都已按照国家要求,如期进行汽柴油装置的升级改造,锦州石化甚至提前了几年。在装置的升级改造中,炼厂大多适时降低柴油和汽油的比例,以生产适应市场需要的汽油,但对于柴油,一些炼厂虽然具备生产高标准国五柴油的能力,但由于柴油的升级进程晚于汽油,这些炼厂即便生产了高标准的柴油,在市场上也不能按实际价值出售。

  类似的情况还有一些。三家炼厂都严格执行国家的排放标准,上马了一些环保装置,客观上增加了企业的支出,但市场中还有很多企业没有建设环保装置,这些在环保上领先一步的企业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比如锦州石化近五年先后投入环保资金8.9亿元,实施了19个环保建设项目;锦西石化早在2000年,就异地新建处理能力为1000吨/小时的新区污水处理装置,出水指标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2002年,投资兴建了热电公司煤代油工程,替代原厂内燃油电厂,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省了大量石油资源。

  三个炼化企业类似的发展路径,面临的相似问题,是当下炼化行业的典型,如何来破解这些问题,对炼化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这些企业的管理效率、市场敏感性、成本管控、产品结构的调整都有供其它依然经营困境的炼化企业可借鉴之处,而它们面临的比如人员的繁冗、沉重的社会负担等问题都需要尽快解决。